时间:2020-08-23 来源:南杰文化 编辑:晓维
田汉出身贫苦,童年时母亲和舅舅虽尽全力让他读书,也仅能让他断续读私塾,或到长沙城里读免费学校。即便如此,从他儿时成长的环境看,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因素对他后来成为一个艺术家产生了影响。
田汉故居
田汉四五岁时,他八婶的姨夫是唱影子戏的,遇到年节、吉庆的日子,他就会领了班子来村里唱戏。田汉看完影子戏后,就学着唱个不停,还学影子戏里角色走路的姿势,有时还偷着拿了母亲做鞋底的布壳子剪影子戏中的人物。那个演戏的姨爷来家时,田汉总是向他讨要“影戏菩萨”(皮影角色),还用竹纸糊起架子,在青油灯下自己唱着玩。
父亲家的兄弟们都喜欢看戏,也都喜欢这个聪明的侄子,每次看戏都爱带着他去。他在庙里看戏时因个子小,总是靠着柱子呆呆地看。有时叔叔们也抱着他坐高凳。母亲给他买东西吃的钱每次回来都交还给母亲,一个子儿也没花掉。如果问他看了些什么戏,他都能说出戏的情节来,有时还展动衣角模仿台上演员的运作。
田汉读书启蒙后的第二年,有位叫王绍羲的私塾先生一方面教他文化,另一方面还给他讲民族英雄的故事,在精神上使他受到启发。先生问他:假使你遇到他们那样的境遇时会怎么办?田汉回答:我们做人处世应该要有气节。
父亲去世之后,家境更为困难,田汉一度辍学。母亲依然坚持着要他读书,带他到了一个叫新塘桥的地方继续跟着王先生学。新塘桥当时是湘北的一个茶叶大镇,田汉在这里初次看到了企业经营,拣、熏、制茶和装箱的过程,目睹了工人的生活;还看到了到那里传教的外国传教士,闻到了“洋书”特有的油墨味,看到了《马可福音》之类的书,知道在他所读的经书之外,世间还有另外一些教条在传播。
田汉的外公曾一度在叫“槐树屋”的房子附近租种了一位叫梁三娭毑(湖南方言中对中老年妇女的尊称,发音:ai jie)的田,所以田汉母子也就跟着去住。梁三娭毑知书识字,又是个热心人,见田汉喜欢读书,就叫母子搬到她那个叫“栖凤庐”的地方住。她和田汉经常漫谈《西厢记》,还把精彩的句子背诵给他听。田汉以前读的多是《四书五经》之类,直到见到梁三娭毑这位风雅老太太(那时她也就四十多岁),这才接触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在山间幽静整洁的农舍,烧起林间拣来的松叶,喝着山里人家自制的清茶,谈经说史,读文学名作,使他大开眼界,看到了另一重天地。
母亲第一个孩子死了,六年后才有了田汉,很宝贝他,把他寄在观音菩萨名下,意思是做观音的小徒弟,乳名叫和儿,后来田汉一直与佛道有缘。成佛庵有个彭道人,田汉小时候常到他那儿去,很谈得来,每年春秋庵里演大戏的时候田汉都会是热心观众。仙姑殿的王道人,身躯伟岸,须发漆黑,常把珍藏的小说、传奇一类的书借给田汉看。他读得很快,今天借来明天就能还回去。王道人开始不信他能看得完,就试着考考他,田汉都能答得出来,道人因此和他也很谈得来。
田汉家乡一带的山上那时是树密林深,时常有老虎出没。晚上母亲坐在火炉边选丝时常能听到野兽的吼声。一次,附近的一个樵夫发现了一个虎窝,乘母虎不在时把一对小老虎抱来了,说是要到城里换钱。同乡猎户魏四爷挖了陷阱,用小猪作诱饵,捕到了一只大老虎,卖了大价钱。尝到甜头后,魏猎户又在山上装了几支抬枪,没想晚上一声枪响,跑去一看,老虎没有打着,却是一个庄稼人踩上抬枪受了伤。田汉见到了老虎,也知道这个故事,后来他据此写了一个剧本,叫《获虎之夜》。
南京林业大学学生剧团演出《获虎之夜》
田汉的二姨生了第二个女孩,因养不起孩子,听人劝说要把一岁半的冬妹送人。田汉最同情二姨,也喜欢冬妹,看着二姨哭着给冬妹换衣服,就对母亲说:不要把冬妹送走,我们带了吧。母亲说,可是我们自己呢?不是也没有饭吃吗?田汉无语,第一次感到人生的无助和无奈。他在省城读选升学校的时候没有蚊帐,晚上被蚊子咬得熬不住,是一个工友让他在自己的蚊帐里睡觉,因此他总是很尊重工人,常说,只有穷人才懂得穷人的苦处。
十岁那年,田汉转到枫林港的清源寺读书。在那里,他接触了湖南兴起的新学。内容包括国文、地理、历史、算术,接受了现代知识。他对这些新鲜知识非常感兴趣,家里到处可以看到他用粉笔写的字,作的画,还会做新式体操给母亲看。清源寺是个大庙,春秋两季都会接城里的戏班来演戏。当时的湘剧名伶陈绍益来演出的时候,田汉看得十分着迷。
田汉十五岁的时候,欧阳予倩在长沙文社演新戏。他回忆说,那时我是“穷师范生,我只经过左文襄祠门口,看到文社演剧的广告,也看到那位日本布景师在制作景片,心里十分羡慕,但没有钱,看不起戏。……我那真是‘过屠门而大嚼’,虽则没有看到他们的戏,却引起对新戏剧事业的无限向往。”此后,田汉对戏剧艺术的追求和对戏剧运动的投入就一发而不可收了。
长沙左文襄公祠
(主要参考资料:田汉《母亲的话》;《他为中国戏剧运动奋斗了一生》)
上一篇:田汉撰文研究如何击沉“出云”舰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64041874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