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基金会官方网站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当前位置:首页>纪念与研究>纪念与研究

纪念与研究

欧阳予倩:戏剧运动与学校戏剧

时间:2025-07-19     来源:南杰文化     编辑:欧阳予倩

朱洪武比《琵琶记》于布帛菽粟,姑无论其对于《琵琶记》的批评恰当与否,也不问他说这句话用意之所在,倘若戏剧能跻于布帛菽粟之列,也就可见以戏剧的效果如布帛菽粟为生活所必需,戏剧也非为生活所必需不可。

公子点状元、佳人配才子那一类的戏,极意赞美科举,便是极意歌颂当时的特殊阶级;间接直接,以保持君主的威权。忠君爱国的歌颂是正面,佳人才子,不过是一种劝导的工具,不然就是特殊阶级的消遣品,试看明清的传奇,千篇一律,无非是这一套把戏。

专制君主为巩固他的地位,便和那些寄生的臣妾立下种种的制度。《琵琶记》产生在这种制度之下,明太祖称赞高则诚的,正为他能从正面颂扬这种制度。他并之以为艺术品而加以赏鉴。天下初定,他是要拿来当武器的。布帛菽粟是平民日用必需的,特殊阶级的武器要来作什么?

时代变迁,旧的戏剧已和封建余孽同在墓道中徘徊撑拒,人们对于落伍者的厌弃,同时有新生的希望,于是戏剧运动便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戏剧运动,便是戏剧的布帛菽粟化运动。


封建主义者的武器摧折了,资产社会的玩具已经撕破,布帛

菽粟才是平民所需要的,所以现在戏剧运动只在平民寻常日用之间。

平民日用寻常之事,就是新戏剧的内容,新戏剧的内容,便是平民的精神之所寄托。

现代的平民都在被压迫中呻吟、挣扎,他们在不良的生活中求布帛菽粟而不可得。戏剧运动既是以平民为中心,对于平民迫切的需求,自然同是迫切,所以戏剧运动是平民生活运动。

要表现新的内容,必要有新的形式,要组成新的形式必要有新的工具。新的成立,旧的自然推翻,戏剧运动便是戏剧的革新运动,而这个革命的动机,是发源于平民的自觉。

中国的戏剧界可谓贫弱到了极处,内容的薄弱,形式粗劣,工具的窳陋,可比人生而无布帛菽粟,有饥寒交迫之概,所以今日的戏剧运动,是戏剧本身之救贫运动。

戏剧运动起于知识分子之间,自从有个名词以来,引起了许多议论。在纷纭之中我想举出布帛菽粟四个字的意义作个答案。

目下的戏剧运动虽然站向平民方面还没有深入平民之中,内容还没有丰富,形式也不够应用,试问怎么去接近民众,拿什么去接近民众,正因如此,这运动有积极推进之必要,照目前情形看来,教育界对于这个运动已经起了共鸣,学校戏剧便是这个表征。


学校剧原来是指儿童剧而言,但是现在的学校剧,可是为戏剧运动之扩大,倘若能互相联络,有共同的意志,取共同的步骤,阵容整一,进行不懈,便足以披靡一切。

田地间生出来的布帛菽粟,大家做运输和供给者吧!


——(原载1931年2月广州《民国日报·戏剧》第78期)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84021261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