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基金会官方网站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当前位置:首页>纪念与研究>纪念与研究

纪念与研究

方掬芬:写在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之际

时间:2024-07-03     来源:南杰文化     编辑:晓秋

图片

2009年11月9日,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了“欧阳予倩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并邀请我参加。虽然一早上起来北京就下起了大雪,我还是冒雪前往了。

图片

欧阳予倩

一走进门,就看见天幕上打出了欧阳老师的像,戴着眼镜,那么慈祥的看着我们。记忆立刻把我拉回到了以前。从18岁开始学习戏剧就听到过欧阳予倩的名字,但是我真正直到见到欧阳老师的“庐山真面目”却是1954年下半年我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学习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者,在他那副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非常犀利,炯炯有神,而且很智慧,对我们非常和气,给我们做示范的时候动作有力而到位。我们是苏联专家的培训班,欧阳老师经常到我们班里来,和苏联专家老师商谈工作。虽然他是学院的院长,但是非常谦逊,也像我们一样的虚心听课,提问题。外国专家老师们也非常尊重他。有一次看他过去的老剧照,我们惊讶地发现他有很多演京戏的剧照,扮相极佳。当时我们就感觉到他是位大家。

图片

欧阳予倩指导中戏师生排演戏剧

众所周知,欧阳予倩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成立的春柳社标志着话剧的诞生。中国早期话剧的历史和日本新剧很相似,新剧的诞生是和戏曲分不开的。欧阳予倩先生非常重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他把这一点也贯穿到我们班的教学之中,这在我们的教学中都能体会得到。学院经常组织我们看戏曲演出,向戏曲学习。记得一次观摩《李二嫂改嫁》,他特意请来郎咸芬院长来为我们现身说法,意在博取各家之所长。他的指导思想与外国专家库里涅夫不谋而合,在排演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时,苏联专家库里涅夫老师亲自带我们去白盆窑参观,去体验生活,吃农家饭,坐木头板凳。回来后欧阳老师让我们做小品。我们还在他的指导下,排练了载歌载舞的儿童剧《马兰花》。他还坚持在我们毕业的剧目中一定要有中国戏。

图片

欧阳予倩(右)自编自演京剧《馒头庵》,并饰演智能

天幕上欧阳先生的照片四周有他15年京剧生涯的剧照。当时曾有“南欧北梅”之说。他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他不仅仅是艺术家还是个教育家,为中国的话剧事业培养了很多接班人。在座谈会上,那些跟他接触更多的老师谈的更多,散会的时候,我碰到了实验话剧院的四大名旦之一:澹台仁慧和她的儿子。她虽然没有发言,但是看样子她非常感动。她是欧阳先生的得意门生之一,在欧阳先生执导的《桃花扇》里扮演主角。

图片

这次纪念欧阳先生的活动让我有了新的启示。我们那一代很多人认为话剧只要会“说”就行,其他唱、念、做、打全不会。甚至很多人以看不起戏曲自居。我自己以前就比较固执,认为演话剧的不需要那么多的功底。后来我自己在实践中发现,作为一个演员不会唱,不会跳,是很吃亏。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融汇贯通的,做学问要像金字塔一样,有雄厚的底座。他非常重视演员的全面功底,教我们不光学演话剧,还要练唱、跳等基本功。

这次活动后我突然想建议学院成立一个博物馆,把历届老师专家学者的成就用影像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年轻学子们将受益非浅。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64041874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