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3 来源:南杰文化 2020-12-11 编辑:黎之彦
二、初稿的诞生
三月二十一日早饭后,田汉同志在小院子散步,整个思绪在考虑剧本的开场。九时,他坐到小三屉桌旁,挥动小狼毫狂草起来。午饭前,第一幕的戏中戏写成。草草吃了午饭,便又进入第二场的写作。整个下午和晚上,在边读边写中结束二场。
▲田汉在书桌旁
三月二十二日,写第三场关汉卿和朱帘秀在行院的叙谈,决定写戏和演戏。和腹稿介绍比较,这场戏在场次上与第二场在柴市口附近的戏对调了。田汉同志说:“开头的戏,提出问题和介绍人物关系,把历史的真实背景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揉在一起,要比原来想的复杂得多。”他专注写作,废寝忘食,深夜太饿了,才想起喝一杯凉了的淡牛奶。
三月二十三日上午修改前三场,下午继续写第四场。田汉同志说,如果没有其他干扰,按照这个速度,一个星期可以写出《关汉卿》。午睡以后,不出所料,从北京来探视和了解田汉同志写作进度的老朋友、记者、青年作家、导演和演员,接踵而来,田汉同志和往常一样,非常热情地和他们叙谈。晚饭后,田汉同志开始写第四场戏。
三月二十四日晚十时写出了第四场,即关汉卿在行院写作、准备演出的场面。之后,田汉同志停下笔,继续阅读史料,他说:“后一场,我不打算就此结束全剧。我有个新的构思,准备再写四场戏。要把故事剧写成个历史剧。”早春深夜,仍很寒冷,田汉同志披上制服,走出院子散步,思考着第四场以后的戏。
三月二十五日,田老说昨夜没睡好,让我陪他上西山散步。这是到长安寺以来的第二次登山,山上桃花盛开,报春花也在山谷涧畔吐露金黄点点。我们在二处的鱼池一边观赏,一边说到《关汉卿》前四场的创作意图。田汉同志说,他写第一场戏中戏,除了艺术上的构思让它新鲜别致,主要想通过观众对演《窦娥冤》的议论,提出关汉卿写历史剧的现实意义问题。他认为关汉卿这位伟大的戏曲家,无论什么历史题材,一经他的手笔,都能够反映出人民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情绪,反映人民群众反抗的精神、智慧和行动。
田汉同志谈及第二场戏,为什么不跟上几次讲故事那样,先写关汉卿和朱帘秀在行院叙谈,而写他先看到听到朱小兰被冤杀的事件呢?他说这两场戏的对调,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因为与其先写关汉卿间接听朱帘秀讲述朱小兰一案,产生写讽刺时政戏的动机,不如直接写他亲历其境,目睹这一冤案正在进行,触发了他愤怒地写作的感情更为有力量。这样安排,更能突出关汉卿写戏是有一段直接的生活感受的。除了场次的对调,田汉同志说他还把朱帘秀和关汉卿的对白,在关键处作了对调。原构思是朱帘秀向关汉卿讲述窦娥一案始末,初稿改为关汉卿向朱帘秀讲述,这一对调,突出关汉卿从生活斗争中产生了创作激情,符合“赤子之心”的关汉卿的性格。
初稿的第三场,田汉同志说除了写关汉卿,还比较注意对朱帘秀性格的刻画。他在《青楼集》的《朱帘秀》和关汉卿散曲[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记载中,了解她的性格是才、德、貌兼备,善良聪慧而又艺术出众,所以她演关汉卿的戏是完全可能的。剧里设想她和关汉卿是生死战友,这样,还需要挖掘朱帘秀性格的另一面,这就是她“有阅历、有见识、敢作敢为”。因为朱帘秀既是关汉卿的知音、挚友,台上台下,她一定受关汉卿的剧作和为人的影响很深。关汉卿既然敢于对抗强大的元代黑暗势力,朱帘秀不可能不是个敢作敢为的女子,不可能不是个有斗争阅历的歌妓。考虑了朱帘秀性格的两个方面,田汉同志说他就比较准确地赋予她一段性格化的语言,如关汉卿说他“无刀可拔,只有一枝破笔”时,朱帘秀回答说:“笔不就是你的刀吗? 杂剧不就是你的刀吗?”“鬼东西太多,你就拣那最凶的勾吧。”最后,她甚至说出了“你敢写,我敢演”的无畏的话。这就是说她不但有胆识,而且在斗争中是助了关汉卿一臂之力的。
从金鱼池下山,沿着干涸的山溪往长安寺走着,田汉同志继续谈《关汉卿》的第四场戏。在原构思中是设想有人支持他,也有人反对他。那些劝说他别写“犯上”戏的是胆小怕事的文人。田汉同志说初稿把这些人如白和甫改为元朝滥官权贵的走狗、戏曲界的败类。他说:“这种改法是必要的,在元朝极其强大的反动势力统治下,戏曲界出个把败类,充当统治者的走狗,不足为怪。这样写,可能会更真实反映元代斗争的复杂性。当然在艺术上加强戏剧冲突,也是出于这一改动的原因。”由于这么一改,田汉同志说,下面的戏路子就活了,关汉卿演出《窦娥冤》遭到反动当局种种迫害,他和他的战友们对当局作种种斗争的戏剧性场面,也就更自然合理发展了。他还说准备从明天起开始写后四场戏。
三月二十七日,田老写出了第五场戏和第六场的开头。第五场戏是“玉仙楼后台的斗争”,第六场戏是“在玉仙楼正官厅演出时被捕”。三月二十九日,田老写完第七场戏“关汉卿和朱帘秀狱中盟誓”。
三月三十一日晨,田老写完第八场戏,完成《关汉卿》全剧的初稿。他说,这后面的四场戏,是原构思中所没有的,这样写也是个尝试,还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关汉卿》海报
下午,田老在长安寺山门外的柏林中散步,接着又一次登西山宝珠洞。在路上,他谈了后四场戏,谈历史真实性以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问题。他先提到初稿《关汉卿》的结尾,他说前几次给朋友们讲关汉卿的故事,结尾说关汉卿历数元代反动统治者的罪恶,乘乱逃出大都,走向自由,这是一种浪漫主义想象,和第一场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首尾互相呼应。但经过认真研究历史,感到他以前的设想只是一种善良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大元帝国的统治太强大了,关汉卿根本不可能逃脱走到自由天地去。因此,就改成现在这样:元统治者把关汉卿、朱帘秀都流放到南方去受苦。这样改,比较符合历史的真实性。接着,田汉同志说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要合理地结合起来,才能叫历史戏,只要忽略其中的一个方面都不可能写好戏、写好人物。
他还说,在后面的几场戏中,出现了一批有史可查的人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如梁进之、王实甫、杨显之、王著、赛帘秀以及阿合马与和礼霍孙等人物;也有虚构的,如刘大娘、二妞、阿母等。这些人,不管真人真事也好,虚构也好,都要从典型环境出发,都要合乎人物的性格。他列举剧中人赛帘秀说,这个人的性格是以历史记载为基础的。《青楼集》说她是“朱帘秀的高弟”,“中年双目皆无可睹,然其出门入户,步线行针,不差毫发,有目莫及焉,声过行云,乃古今之绝唱。”从这段记载反映了赛帘秀这位女子的顽强的性格,这是肯定的。至于她的眼睛为什么失明?没有记载,需要虚构。由于戏中赛帘秀卷入了与元统治者的斗争,她所处的环境,又完全可能被统治者残酷迫害,因此我就把她的失明,从自然的疾病改为政治上的原因,写她经过与元统治者的斗争,被挖去眼睛的。这样,既保持了她的基本性格,突出她的高尚品质,又写出了元代历史真实的必然性。这种描写,又是通过艺术虚构的手法完成的。根据元代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迫害如剥皮、挖眼、抽筋等等,刑法野蛮,受害者何止千万!失去眼睛,终身残废的岂止千百。把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加以典型化,集中到赛帘秀身上,这种虚构是真实的,不是随意的。田老又说,把赛帘秀对疾病作斗争忽略过去,强调她在对敌斗争时的反抗性,不仅歌颂了她,也反映和歌颂了元代千百个具有斗争精神的女性。
田老谈到第二个人物——王著的刻面,也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的人物。王著在《元史》、《马可·波罗行纪》中都有所记载。说在“至元十九年三月”,“有益都千户,素志疾恶,因人心愤怒,密铸大铜锤,自愿击阿合马首”,他与高和尚合谋,结八十余人,在上都用铜锤打死阿合马,阿死,王著被捕。这位英雄,临刑还大呼“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田汉同志说,这段记载,正是戏中王著基本性格的依据。这是个真人真事。但我的虚构,把这件事和关汉卿演《窦娥冤》相联系。这种联系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向父亲窦天章控告滥官污吏,曾唱“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王著临刑时也高喊“为天下除害”,都是遥相呼应的。完全可以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根据这个,我就写了王著的起义,是看了他的同时代人关汉卿的《窦娥冤》而得到启发,产生了激动,最后刺杀元朝的权奸阿合马。从这个想法出发,我又写玉仙楼后台这场戏,写了王著看了戏高喊“为万民除害”的口号。这样虚构是有生活根据的,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演戏,抗日爱国的学生就在剧场叫口号,立即行动起来,走向抗战前线。
快到长安寺文联招待所了。田汉同志说当然对赛帘秀与王著的刻画,也不是孤立的,他们是用以衬托主人公关汉卿和他的杂剧的战斗精神。田汉同志满意地谈了这两个人物后,又感到对关汉卿、朱帘秀写得还不够丰满,表示说:“第二稿,要重点写好这两个主人公。”
四月一日,田老开始写第二稿(朗读稿)。他展开纸砚,从第一场改起,写至深夜,改完第三场。四月二日午饭后,田老谈到第一稿第二场戏的修改,他说这稿关汉卿和朱帘秀的对话平了,没有什么冲突,缺少跌宕,其实他们的内心还是有波浪的。第二稿写关、朱两人虽是挚友,但还存在内心深处的隔阂。从这次谈话之后,矛盾误会解决了,两人才立誓一个敢写,一个敢演。把原来只九百字的戏,增加到三千字。增添了几段对话:关、朱各自诉说自已职业的低微;关写杂剧怕没人演,朱是娼优顾虑关不让她演,两人经过试探交心,达到同心知心。这种心理矛盾,既建筑在人物性格基础上,也建立在元代斗争复杂残酷的历史背景上,只有把两人内心奥秘揭示了,才会增加了解。
田老说,下午改的第四场,也要增加关、朱的第二次误会和试探,如白和甫劝朱帘秀让关汉卿停止写作,朱假意答应,关汉卿听了一定会生气。等到白走了,朱才说:我劝你快点儿写,关才释疑。田老说,这样写朱帘秀和关汉卿两人的关系,可以写得活泼些,否则绷得太紧了。
四月三日凌晨起来,田老写完第四场戏,继续改第五、第六场戏,他说这两场戏,只作些对话上的小补充就可以了。四月四日开始修改第七、第八场戏。田老说,第七场关、朱在狱中盟誓的戏,第一稿太短了,这次要着重地写。这场戏写好了比第二场更有挖头,更出性格。
四月五日,《关汉卿》第二稿完成。田汉同志今天精力集中,一边看书,一边狂草,连茶也忘了喝。他写的第七场关、朱狱中相见和盟誓的戏,是在这次修改中最费精力的。他叫我找《诗韵合璧》给他,准备为关、朱写狱中诗。
▲刁光覃舒秀文首演关汉卿剧照
四月六日早晨,田汉同志高兴地说:《关汉卿》二稿可以拿出来念给大家听,经修改,第七场戏似乎丰满了。把笔墨集中在内心感情起伏的交流上,有试探、有冲突,最后达到友情和爱情的高峰。
田汉同志谈到关汉卿书赠《蝶双飞》时说,关汉卿在作出最后试探之后,才从袖中取出这首词的,这说明关、朱在通过演窦娥一段艺术生活和狱中的共同战斗之后,彼此更理解了,他们的心也靠得更加紧了。尽管敌人硬要把他俩分开,但他们的精神是永久融合在一起的。田老又说,他是把这场戏作为全剧的重场戏写的。
上午九点,按照事先安排,约请北京人艺的导演和演员焦菊隐、欧阳山尊、刁光覃、舒绣文、夏淳以及戏剧学院、《戏剧报》的同志来长安寺听读《关汉卿》第二稿。阳光明媚,大家围坐在西厢房外的石桌四周。田老请舒绣文同志朗读,第一场戏中戏把大家逗乐了。第二场,朱小兰被拉去行刑,全场鸦雀无声。第三场,读到关汉卿写戏,朱帘秀表示“你敢写”、“我敢演”时,大家都很敬佩朱帘秀。第四场,王和卿的出现,由于他性格的乐观,言谈的诙谐,引起阵阵笑声。当读到第七场赠《蝶双飞》时,舒绣文已是热泪两行、语不成声了。田老要她休息,请岳慎和欧阳山尊接读。读完后,大家热烈鼓掌,称赞田老多年不写话剧,一写就一鸣惊人,写得太感人了。
田老却希望大家多谈不足。在他的恳求之下,大家提了两点意见,一是关汉卿和朱帘秀两人相比,朱帘秀更感人,对关政治写多了,作为艺术家的活动写少了;二是第一场戏中戏手法新颖,但和后面的戏似乎不太协调。田老说,这两点意见提得好。会后,田老在林间散步小憩,思考着大家提的意见。他说,大家都说朱帘秀写得比关汉卿更动人,这说明戏还得再修改。《关汉卿》顾名思义,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他,得下一番功夫把他写好。
▲梅兰芳等观看话剧《关汉卿》后在梅家相聚合影。
前排左起:赵韫如、安娥、梅兰芳、彼得洛夫、舒绣文、欧阳予倩
中排左起:李超、马少波、张庚、孙维世、刘芝明、阳翰笙、田汉
后排左起:张守慎、于是之、郑亦秋、刁光覃、焦菊隐、欧阳山尊
四月七日,田老又一次登山回来之后幽默地说:这次得再沿关汉卿性格的台阶,继续攀登一次创作山。他用手指叩着书桌说:贾仲明评关汉卿几行字,耐人寻味,说关是“太医院尹”,“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这几句,都是关汉卿的最基本的性格特点,要设法体现出来。
四月八日是农历二月二十日,正值田老的六十寿辰。他聚精会神看《马可·波罗行纪》阿合马父子作恶的一段记述。他听说今天是他的生日顿时高兴起来。按照往年的习惯,他总要到母亲家吃寿面。这次他实在难抽空进城,就嘱咐我明早回去代他招呼来祝寿的亲友们。晚上,田汉同志开始改写《关》剧的第三稿第一场和第二场。他说,这第一场戏中戏干脆舍弃了。把第二场提到第一场。一开幕就把元代的血腥统治展示出来。
四月九日下午,我从城里回到长安寺,带来田老太太给田老吃的一个猪肘子。他问及生日亲友到母亲家的情况。看了欧阳予倩赠他六十生日的“寿寿昌寿”诗,十分高兴。接着说,今天我想好了后面几场的修改场子和情节。估计三天就可以改完。现在已写到第三场西山阿合马母亲的别邸了。四月十一日,田老修改第六场戏。
四月十三日,第九场修改完成。田老高兴地说,你们看看,这次关汉卿的性格刻面是否丰满了些。跟二稿比较这一稿删掉了第一场戏中戏,增加了第三场关汉卿的西山看病、拯救二妞和第四场关汉卿秉烛写作,又增加了第一场二妞被阿合马二十五公子抢夺,第八场关汉卿斥责白和甫劝降的情节。
▲1964年人艺演出《关汉卿》剧照
午休起来后,田老沿着长安寺的小溪散步,谈到第二稿各场的修改意图。他说,前两稿开头的戏中戏,比较新颖有趣,这次割爱是两位先生的议论大多是谈论关汉卿作品的考证,观众不易进戏。另外这个戏中戏和结尾关汉卿大闹剧场扬长而走都是浪漫主义的色彩,现在结尾改了,这个头也就多余了。他还感到,历史的真实多了,现实主义的因素也自然浓起来。所以,第一场去掉,第二场就提到第一场,写的是血腥气十足的元代黑暗统治。第二场是写人民的态度。关汉卿代表着人民,以笔作刀剑,用杂剧号召人民起来战斗。
第一场第二场加起来,田老认为元代的政治背景,典型环境就勾出来了。阿合马是元压迫阶级在本剧的化身,为了写出他的专横、残暴和荒淫无耻,在第一场朱小兰被杀之后,加进他的第二十五子强抢二妞的戏。田老说:抢劫民女这个历史真实记载在《马可·波罗行纪》中。阿合马父子除掌握大权、贪污枉法外,占夺妇女也是一大特点,“凡有美妇而为被欲者,无一得免。妇未婚,则娶以为妻,已婚,则强之从己。”写上这一笔,可以把他父子仗势欺人、凶残淫荡的性格表现出来,具有典型意义。田老说,二妞被抢,也表现关汉卿机智救民的性格,同时自然地带出第三场关汉卿为阿合马母亲看病的一场戏。贾仲明评关是“太医院尹”,我想他一定是个很好的名医,一定做过许多治病救人的好事。因此在他看病的偶然机会,利用阿家内部的矛盾智救二妞,是合理的,这样写便加深了他的性格刻画。
谈到关汉卿通宵达旦写作的那场戏,田老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关汉卿的创作激情。这种激情来自他和刘大娘、朱帘秀对话时得到启示:用杂剧作刀,勾画恶人,歌颂善良含冤的人民,向统治者抗议。但写关的内心活动,写他的创作激情,不太好表现,只能写他时而哦吟、构思,时而狂草,时而抽剑起舞,忘了饥寒和深夜。这样,作家的性格大致可以表现了。
谈到第八场关汉卿严词拒绝投降的情节,田汉同志认为:关汉卿用杂剧“犯上”,敢于向元统治者挑战的勇敢、无畏性格,前两稿都写到了,这次要写他在面临生死关头经受的考验。这样就增加白和甫入狱劝降的情节,让关在决定自己命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不可屈服的气节。说到这里,田老微笑着说,关云长大概是关汉卿的祖宗吧。关云长有两句名言:“玉可碎而不可去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关汉卿没有忘记祖宗的遗训。因此田汉同志在戏里引用了这句话。
谈到白和甫劝降和关、朱狱中相会的戏,田老说,这两个情节形成了对比,叛徒的可卑,往往更衬托出英雄的高洁。文天祥被元统治者逮捕,关在大都,就是关在我们住的细管胡同对邻的府学胡同丞相祠(今府学小学)里。他三年不降,写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我设想关汉卿在创作中秘密诵读它,可以让人联想他是受到文天祥的影响的。
最后,田老谈到末场“送行”的戏。关汉卿的战斗不是孤立的,他得到演员朱帘秀、赛帘秀和作家王实甫、杨显之等人的支持。送行时农民二妞一家也来了。这样,戏虽不多,但点出了关汉卿是得到整个戏曲界和广大黎民百姓的支持爱戴的。反过来也可以让人看到关汉卿战斗的一生,他是关心人民、为人民而战的。说到这里,不觉已是黄昏时分,我们便沿着小溪返回长安寺住处。
四月十四日,田老通读《关汉卿》第三稿,共四万八千字,作了些对话方面的修改后,便交记者韦启玄带回《剧本》月刊。
五月三日,《剧本》月刊五月号发表田汉同志的话剧《关汉卿》(九场本)。
▲关汉卿剧本封面
五月四日,郭沫若同志收到了《剧本》月刊五月号,一口气读完,连夜给田老写信祝贺,信的全文是:
寿昌:
我一口气把你的《关汉卿》读了,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特别是朱帘秀,她如生在今天,她一定会自告奋勇,来自演自的。
我有一点意见:是否可以考虑,让盲了目的赛帘秀在最后一场登一次场?她是最引人同情的角色,应该让她最后陪着朱帘秀一同来送行。一些壮烈的话由她自己说出,不要采取间接的方式。最后的那支《沉醉东风》,我倒建议由赛帘秀来唱。在收场处赛帘秀还涔出血泪,不是更能感动人吗?请您考虑一下。这样改起来并不费事,您如同意,一定可以剪裁得很好。
此外还有些小地方似乎值得考虑。如第一场谈到“三审六问”,显得关汉卿对于现实的认识还不如刘大娘;第五场又谈到“三审六问”显得显之也相当迂阔。但他们在戏里都是愤世嫉俗的精明人,我觉得可以稍微改一改。
第一场叙述朱小兰的故事,由刘大娘一个人说,说得有些板滞,并不那么感动人。可否考虑由刘大娘与二妞间插着说?大娘的戏并不多,把二妞加重一点,似乎更好。
你今年六十,《关汉卿》 是很好的自寿。您使关汉卿活得更有意义了。祝您的《西厢记》同样成功!
郭沫若1958年5月2日夜,读完《关汉卿》后郭老的来信,田老连看两遍,高兴得纵声大笑。他对记者说:“给我先带个口讯给郭老,说我很感谢他的鼓励和关心,我一定把这出戏改得好些,过几天再给他复信。”(待续)
(原载《戏剧论丛》1982年第一期。小标题为编者所加,个别文字有调整)
上一篇:话剧《关汉卿》创作侧记(节选一)
下一篇:话剧《关汉卿》创作侧记(节选三)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64041874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