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基金会官方网站登记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业务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当前位置:首页>基金会动态>纪念活动

基金会动态

李岳波:泼泻战火诗情的湖南伢子

时间:2024-04-09     来源:南杰文化     编辑:晓秋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三次湘北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三战三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重创了日军,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而且还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在战役中,除了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还有很多文艺工作者深入前线,宣传抗日,鼓舞士气,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田汉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田汉,字昌寿,湖南长沙县东乡田家塅人,是我国的著名剧作家、诗人、杰出的革命戏剧活动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正遭受着内外恶势力的侵蚀,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田汉将自己的革命热情投射到文学作品中。湖南作为最先建立的几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活动十分频繁。田汉配合的抗日活动以农村根据地为基础,将抗日主题融入改编的戏曲中,为抗战时期湖南戏曲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特别是湘北抗战期间,他经常深入一线,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不仅鼓舞了士气,更是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

1938年,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了一次次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时年40岁的田汉此时已完成《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的创作,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田汉回到了家乡长沙,从事当地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他把舞台当做炮台,把剧场当做战场,组织抗敌演剧队,上前线演出。

长沙文夕大火后,薛岳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期间,他潜心研究了一套战术:层层阻击,争取两翼,避敌锋芒,打击敌军的补给线,最后趁敌人疲惫,一举围歼。他自信可将日寇挡在长沙城外。这套战术能得以有效地执行,得益于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游击战变得重要起来。1939年2月,根据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协议,中共中央派出熟悉游击战术的干部,教授游击战。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处长的田汉率领抗日救亡演剧队来到南岳衡山,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揭露日军的侵华暴行,鼓舞军民斗志,宣传抗日政策。

图片

长沙会战时期的中国军人

1939年5月和7月,一百多名游干班一期毕业学员和讲师,其中包括田汉,投入了湘北前线,开始发动民众。在国共两党的宣传发动下,在第一次湘北会战前夕,岳阳县民众配合中国守军,从洞庭湖边的鹿角,到九马嘴、新墙河一线的荣家湾、新墙、筻口、杨林等地都修筑了野战工事,在新墙河到汨罗江之间的丘陵地区破路拆桥修筑工事,处处设防。1939年6月底,岳阳县黄沙街区的龙凤桥一线,就修起了长60华里、深2米的战壕和30多华里的藩篱。湘阴县群众自发在汨罗江沿岸设鹿砦,采伐树木荆棘,遍布于江边,以阻滞敌船;破路设障,将所有人行道均削窄为1市尺宽,或者在大路上挖陷井,将桥梁改窄或拆除;还将交通要道两旁的水田犁翻后灌满水,使之变成沼泽,以防日军改行田间,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前进。

图片

第一次长沙会战

数十万民众被动员起来,新墙河至长沙城周的所有交通要道几乎全被破坏。田汉见此情此景,为第九战区将士写了一首《挖路歌》,歌中形象描述了湘北民众“锄头抗日”的鲜活场面:“你一肩,我一肩,挖土抗战要争先,山要变成海,路要变成田,赶走鬼子过新年。你一挑,我一挑,挑得路儿一锅糟,战车不能走,重炮也徒劳,千万锄头杀气高。”这首以湖南方言韵律创作而成的《挖路歌》,描绘的就是百姓破路挖战壕的场景。该歌随即在湘北一带传唱开来,对发动民众积极参与抗战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时至今日,在新墙河抗战史实陈列馆的宣传片《血火新墙河》中,仍然保存有《挖路歌》的完整影视资料。

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后,第2师作为15集团军第52军主力,据守新墙河阵地。第2师胡春华营自战斗开始即誓死坚守斗篷山阵地,与敌相持3昼夜,在战斗中,除7个负重伤的士兵先后被送出阵地外,其余自营长以下全部与阵地共存亡,无一生还。9月23日晨,日军集中80多门火炮向防守新墙河南岸的第2师阵地猛烈炮击一小时,后日军第6师团开始强渡新墙河,但遭到2师等部的顽强阻击,战至日落时分,日军虽然多次冲锋,仍无法突破新墙河一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2师一位名叫曹锡的上等兵,在新墙河之南、新墙镇之西的王街坊阻击日军的战斗中,在战友全部牺牲的情况下,独自使用机枪和手榴弹守卫阵地,打退敌人数次进攻。直到营部派了一个传令兵来命令他“放弃阵地”,才回营部去休息。据统计,他在此次战斗中共击毙日军500余人。师长赵公武立刻晋升他为班长,又赏法币30元。《大公报》《中央日报》报道了他英勇杀敌的事迹,随后田汉为曹锡所在的52军编写了新历史剧《新战长沙》,公演时引起轰动,国内外纷纷予以报道,称曹锡为“中国兵魁”“最勇敢的抗日军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

图片

1939年,田汉在长沙与“战时歌剧训练班湘剧队"合影,中坐着军装者为田汉

1939年9月23日,日军在湘阴县营田登陆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武穆乡屠夫易玉涛的妻子在逃跑时被日军开枪射杀后,易玉涛拿着屠刀,接连砍死了两名入屋的日兵。日军闻声蜂拥而至,开枪将易玉涛杀害,将遗体剁成8块,并将其房屋烧毁,易玉涛的两个儿子躲藏在屋后草丛中,目睹了惨案发生的经过。为拍摄长沙会战的影片,12月24日,田汉来营田战地采访,知其事,捐资将易玉涛夫妇合葬在故宅屋后,题写“易玉涛夫妇之墓”碑,并在碑上赋诗一首:“九月廿三日,敌来武穆乡。将士殊死战,人民纷逃亡。易君独不去,磨刀待豺狼。两儿伏后山,妻子倒短墙。易君隐门后,奋刀歼敌双。旋敌大队来,血泊沉鸳鸯。一抔黄土稳,千秋白骨香。人人易玉涛,中国不会忘。”表达了田汉对民间忠勇的敬重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图片

日军侵占营田后,蹂躏营田13天,杀害国民党官兵1200余人,无辜百姓800余人,强奸妇女100余人,烧毁房屋300余栋,1700余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营田惨案。营田惨案后,田汉在这里呆了一些时日,耳闻目睹中国军队英勇杀敌的故事和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行径,心中涌起阵阵波涛,遂作《战后营田凭吊》一首:

营田屯垦地,创自武穆王。我从佘家冲,来吊今战场。风日何凄悲,山川转苍凉。群鸦噪高树,长芦摇东塘。黄土有余芳,处处埋国殇!马行营田市,残破非寻常。岳阵剩残台,易祠摧楹梁。流目稍稍聚,绝似台儿庄。下马山江岸,铁网钩衣裳。哨兵荷枪立,目视天一方。新洲横如带,夹沟雁飞忙。布帆孕秋风,战垒对残阳。千寻封锁线,横亘逾金汤。敌暴若豺虎,血爪及牛羊。至今沙滩上,随处皆骨肠。敌来向突冒,敌去何仓皇。烧骨白鱼歧,余灰因风扬。转至牛形山,萧萧多白杨。临哨闻鬼哭,昨晚警鸣枪。我鬼吹银笛,高呼杀东洋。敌鬼随寒胆,咽呜思故乡。欲听鬼哭声,静夜登高岗。新月如娥眉,寂寞照断墙。门窗张大口,暗夜无灯光。手电烛暗处,人影使人慌。原来流浪儿,瑟缩稻草旁。问之初不答,细问泪成行,家住推山咀,敌来杀其娘。切齿东洋鬼,誓与之偕亡。敌愈战愈弱,我愈战愈强。愿共拼血肉,共筑长城长。

1939年,第一次湘北会战胜利后,当时在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一部以长沙大捷为题材的影片《胜利进行曲》,派导演史东山来到长沙,并约田汉就近到湘北各部队和民间搜集材料,写成剧本。湖南人民的英勇不屈,深深地感染了田汉,他用大量的笔墨真实地再现了湖南人民抵抗日寇的英勇事迹。

图片

除了编剧,田汉还为电影的同名主题歌《胜利进行曲》填词:九宫幕阜发战歌,洞庭鄱阳掀大波。前军已过新墙去,后军纷纷渡汨罗。同志们杀呀!敌人残暴如疯魔,烧我房屋割我禾,父母妻子遭戮辱,吃了猪羊吃鸡鹅。我们只有战到底,谁与敌人言平和!团结不怕紧,动员不怕多,老头子,老太婆,小妹妹,小哥哥,拿扁担,当干戈,穿草鞋,不用靴,高山峻岭走如梭。我们一条心,敌人兵多将广怕什么!我们有锄头,敌人大炮坦克奈我何!胜利已接近,敌势已下坡,枪要快快装,刀要快快磨。快快装,快快磨。赶走侵略者,恢复旧山河!赶走侵略者,恢复旧山河!

《胜利进行曲》歌词写好后,音乐家贺绿汀为这首主题歌谱了曲。这首歌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蕴含了炽热深沉的民族心、爱国情,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救亡的呼声和一往无前、坚不可摧的意志,成为抗战中鼓舞人心的力量,伴随更多的人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迎来抗战的最后胜利。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评选100首“我喜爱的抗战歌曲”,《胜利进行曲》成功入选。

图片

庆祝长沙会战大捷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评价田汉:“你用戏剧用诗歌,为了中国苦难人民而歌而哭而呐喊。你的戏剧,不是戏剧,而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之缩写;你的诗歌,不是诗歌,而是近三十年中国人民之哭叫。你不是戏剧家,不是诗人,而是时代的速记,是人民的代言人。”

田汉这个湖南人民的优秀儿子,在湘北抗战中,他以积极的组织工作、顽强的奋斗精神和努力的改革实践,泼泻了战火的诗情,发出了抗争的怒吼,传达了时代的最强音。一首首不朽的战歌在血火中诞生。这些响彻神州的歌声是冲锋的号角,是奋战的鼓声,为湘北抗战胜利贡献了文艺界人士的力量。

(作者系民革湖南岳阳市委会第四支部党员)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64041874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