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6 来源:南杰文化 编辑:晓秋
前言 1910年代,日本岛村抱月创立的艺术座附属俳优学校里有一个朝鲜留学生,他叫玄哲。玄哲的名字,中国新剧史也可以看到。1916年欧阳予倩等在上海创办星绮演剧学校时,玄哲是发起人之一。 有关玄哲的先行研究,日本中村都史子写过一篇论文,论文里提及在日本的玄哲的戏剧活动,参加欧阳予倩创办的星绮演剧学校和回国后创办戏剧学校。本文主要参考中村论文,首先整理一下玄哲的简历和在日本的艺术座时期的活动,再看与在中国一起办星绮演剧学校的欧阳予倩的关系。他在日本和中国的时期都是1910年代,回国后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所以我认为1910年代是玄哲的戏剧活动的萌芽时期,经过这个萌芽时期,玄哲回国以后才从事新剧、电影活动。那时日本、中国的戏剧活动影响到韩国早期戏剧活动。 追寻玄哲的足迹,我们可以探讨1910年代至1920年代的日本、中国、韩国三地的新潮戏剧的传播。
一 玄哲简历 玄哲(本名玄僖运,1891-1965)出生于朝鲜釜山。笔名有海严、晓钟、晓钟生、世瘤翁等。1904年十四岁时赴日本留学。因父亲去世回朝鲜,京城宝成高等普通学校毕业。毕业后,1911年再赴东京。在东京,他先在正则英语学校学习,然后转到明治大学法科。当初志愿当医生,不过受到西洋哲学的“没有发达民族精神的国家,没有发达戏剧”的启发,下决心从事戏剧。明治大学时代参加艺术座,学习戏剧。 1916年赴上海,跟欧阳予倩、朱双云、汪优游合办星绮演剧学校。1919年回国后,1920年代开始著述活动。1920年创刊《开辟》杂志,他当了学艺部长,发表翻译剧、创作剧、戏剧理论、文学理论、文学评论等。1921年跟李基世展开有关新派剧与新剧的争论。 玄哲主持的朝鲜演员学校公演《玩偶之家》 此外,他还从事培养演员方面的工作,创办演员的培训学校。1920年创办演艺讲习所,1922年创办艺术学院。1924年设立朝鲜俳优学校,他负责戏剧方面的科目,电影方面的科目由泥丘英负责。之后,又进入了电影圈,1927年成为朝鲜物产奖励会电影宣传部主任。 1928年与团成社合办,制作电影《淑英娘子传》。这时他提出朝鲜俳优学校承包制作和角色分配的条件。 同时期又参与了朝鲜剧场的创办,从事演出计划和剧场经营。朝鲜剧场附设演艺学校,培养演员,每周六举办讲演、计划创刊月刊,但这些计划失败了。1930年代他对说书也有兴趣。终战后,1960年代担任首尔市文化委员会戏剧分科委员长。 从上面的简历来看,我们可以说他最活跃的时代就是1920年代。还有关于“朝鲜剧场”的项目调查时,发现了玄哲的名字,如下: 毕业于岛村抱月的艺术座附属俳优学校,回到京城创办俳优学校等的新剧演员玄哲,1927年6月参与该剧场的经营。 这是证实玄哲与艺术座确有关系。那么,下面看看日本时代的玄哲。
二 玄哲与艺术座 中村论文引用松本克平《日本新剧史一新剧贫乏物语》的文章,文章里把玄哲作为“中国之新剧演员”介绍。下面是引用部分: 但,(艺术座)演剧学校的学生不仅是日本人。大正五年十月二十五日的《大阪每日》有这样报道。帝国剧场演出《安娜·卡雷尼娜》《爆发》之后,在关西巡演时。 中国之新剧演员 玄哲是艺术座员 在上海创办中国新剧学校的事,教师有自称日本艺术座第一期毕业生的玄哲、朱双云两位像已经报道那样。有关中国新剧学校,目下正在京都演出的艺术座监督岛村抱月讲: 中国新剧学校的记事我看到贵报(《大阪每日新闻》)。玄哲先生在我们学校,可是我不认识朱双云先生。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不过因人而不同,也有学习一年登台以舞台为学科学习。玄哲先生还是登台,到京都大阪方面一起去,去年年末巡回演出《克娄巴特拉》的时候也同行了。他还是学生,日语水平也不够,所以出演不说台词的角色。那个时候也演了兵士之一,谁都不知道。经过学校培训,但不能说台词的演员,不用说似乎分配不到主要角色,当然不能表现出精彩的技艺。 玄哲的表演无论如何,艺术座出身者确是上海新剧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艺术座也影响到中国的新剧运动。太遗憾的是不知道他之后怎么样了。 戏剧家岛村抱月 从上面来看,我们知道艺术座时代的玄哲,他日语不太好,所以出演了没有台词的角色。而且岛村抱月评价“当然不能表现出精彩的技艺”。玄哲演出的戏如下所列。大正二年12月2日于帝国剧场《莎乐美》,玄哲演黑人角色,演出期间二十五天。大正三年10月26日于帝国剧场《克娄巴特拉》,他的角色是兵士甲,这次演出六天。大正三年11月11日至25日演出于大阪道顿堀浪花座、京都四条南座《克娄巴特拉》,角色还是兵士甲。大正四年4月26日,于帝国剧场《其前夜》和《莎罗美》,演出五天。《其前夜》的角色是马夫,《莎罗美》的角色是拿撒勒人。当时的戏单和说明书在早稻田大学戏剧博物馆里都有。 艺术座除了日本以外,大正四年(1915年)赴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巡演。巡演时演出《复活》,博得好评。《复活》以外,还有演出中村吉藏作《饭》《其前夜》《莎罗美》。台湾、哈尔滨、浦盐等地巡演后,翌年回日本。这次巡演玄哲也参加了,当时岛村抱月对玄哲说过: 玄先生,你绝对不要忘了对冷落枯凋的朝鲜民族的内部生活担负起润滑油那样的任务。 这是一种对志愿从事朝鲜新剧运动的玄哲的激励之词。
三 星绮演剧学校与玄哲 之后,参加过日本艺术座的玄哲成为中国星绮演剧学校的发起人之一。星绮演剧学校是欧阳予倩创办的戏剧学校。我对此产生了疑问,玄哲为什么去中国办戏剧学校?玄哲与欧阳予倩有什么接触点?为了回答这些疑问,首先来确认一下星绮演剧学校的创办过程。 民国五年10月14日在《申报》上刊载学生募集广告(资料1)。广告内容如下: 诸公一欲月得三四百元之薪金乎 欲为最高尚之社会教育家乎 欲也 请到我星绮演剧学校来学而习之 毕业后便可月得三四百元矣 本校注重文艺 讲求实用 学科既极完满 教者多名人 志在造成有艺术的新剧家 为中国新剧界放一异彩 非牟利者比 欲知详细章程 请到下列各地索取函索亦可 请附邮票 一 科目 脚本 剧史 小说及剧本之研究与作法 世界文艺思潮 中国音乐及旧剧 西洋音乐及跳舞 化妆术 审美学 美辞学 心理学等 一 教员 吴稚晖 包笑天 玄哲 汪优游 欧阳予倩 杨尘因 陆露沙 冯叔鸾 张冥飞 余谷民诸君 一 校址 北四川路?明二? 索阅章程可?广西路笑舞台敏体尼荫路一号 汪宅 新重庆路庆余里七八二号朱宅 随索随奉 发起人 欧阳予倩 玄哲 汪优游 朱双云 同启 星绮演剧学校的招生简章 关于星绮演剧学校,已有松浦恒雄的学术成果《欧阳予倩与传统戏剧的改革一一从五四到南通伶工学社》,他把该校置于东京俳优养成所由来的地位: (星绮演剧学校)看起来,与鸳鸯蝴蝶派关系相当浓厚,还发现予倩的红楼梦戏编剧的杨尘因和张冥飞两位的名字。 总之,“星绮演剧学校”呢,东京俳优养成所由于那么多彩教课科目,不仅“充分登台的技能”甚至“做演员必须的学问技艺”也要教授,我认为按照这样俳优养成所的意图制定方针。 不过,实际上果然多少学生报名,是否开学都不详。因为《自我演戏以来》里连一句话都没提到,所以创办演剧学校的计划以最终泡汤而告终的可能性大。 实际上,星绮演剧学校的信息很少,他们的活动时间现在也不详。可是,从《申报》的广告来看,我们知道星绮演剧学校的发起人确实是玄哲和朱双云、汪优游、欧阳予倩这四个人。看到玄哲和朱双云的名字,与松本克平的叙述完全一致。 那么他们1916年10月14日募集学生,然后怎么样了?我查看了1916年至1917年的《申报》报道,找到了朱双云的父亲去世这一启事。启事于1916年12月10日刊载,那天以后朱双云暂时离开上海了。1917年11月朱双云和汪优游两人因不还缺洋二千六百元被控告了。 报道整理一下,1916年10月星绮演剧学校刊载学生募集广告,12月朱双云离开上海。从这段时期《申报》戏剧栏目来看,欧阳予倩和汪优游也一直登台演出。从这些《申报》的启事、戏剧栏目报道推测,星绮演剧学校好像在1916年10月至11月有一些活动,但短命而终,不过未超出推测的范围。
四 玄哲与欧阳予倩的接触点 上面从中国的《申报》报道来推测星绮演剧学校的活动时期。下面看看玄哲与欧阳予倩的接触点。 我的最大的疑问就是欧阳予倩为什么在创办星绮演剧学校时招聘玄哲呢? 松浦恒雄指出星绮演剧学校计划按照东京俳优养成所创办。我认为欧阳予倩招聘玄哲,目的是以岛村抱月的艺术座附属演剧学校作为参考。本文已经如上所述,艺术座1915年在中国巡演,那个时候欧阳予倩等做新剧的人有没有机会看他们的戏? 《戏剧》上刊登的《自我演戏以来》 欧阳予倩的《自我演戏以来》里有南通戏剧学校前后的记录。下面看欧阳予倩的回忆: 我辞了新舞台的朋友,先到北京去看学生,看过之后,甄别了一下,先派人送回南通,就着有工夫,我便偕同张氏的心腹人薛秉初,由北京而奉天,而朝鲜,到日本去了一趟。 文化协会和青年会要求我在日本演剧一次戏,在大连明治大学同学会和早稻田同学会的人们都来这些花园之类捧场,但是这回的演剧却没有什么意义。 从这两个记述看,我们知道欧阳予倩在南通戏剧学校开办以前,去了北京、朝鲜、日本。在大连有明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同学会。玄哲也去明治大学留学,同学当中,不知谁认识玄哲这个朝鲜学生。欧阳予倩1919年写的《归客闲谈(摘录)》上介绍朝鲜京城的剧场光武台,这是朝鲜访问的回忆。 玄哲与欧阳予倩到底是在哪儿认识的?回答这个疑问,是在朝鲜出版的杂志《开辟》第三号(1920年)上发表的玄哲的文章。玄哲写了《西湖水畔的哀话——绿衣红裳的美人、秀才赵源的恋爱》这篇文章。文章里他提及欧阳予倩。玄哲叫他“欧阳予倩兄”,互通书信。欧阳寄给玄哲贺年信,报告在湖南省公园建立伶工学舍,玄哲说这是继承以前企图星绮演剧学校的志愿。 还提到他跟欧阳予倩认识的时间,那是三年以前欧阳予倩在上海笑舞台的时候。玄哲三年前在上海见到欧阳予倩,那时他负担比较重。在东京,戏剧学校毕业后回到朝鲜,但朝鲜原先的戏剧不发达,玄哲忧虑全部都要新创造。为了新创造戏剧,应该参考自古以来文物交通发达的中国戏剧,所以玄哲留在中国。在上海语言不方便、没有认识的人,吃了大苦头,幸亏见到欧阳予倩,承蒙欧阳予倩的厚意,可以进行研究。志愿一致、爱好也一致的欧阳予倩终于作为新剧演出的方略开办星绮演剧学校了。可是,玄哲回国后,听说学校停办了。如果那时玄哲留在学校,好像学校也继续下去。玄哲怀念欧阳予倩说的有关戏剧的话、对于戏剧的抱负、剧本材料的故事,等等。《西湖水畔的哀话》是玄哲根据从欧阳予倩那里听到的故事编剧的。 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玄哲在上海时,用什么语言沟通,玄哲与欧阳予倩他们的共通话一定是日语。玄哲1915年或者1916年前半年回朝鲜去,然后到上海来,在上海碰到欧阳予倩,一起开办星绮演剧学校。不知玄哲什么时候回国,但他回国后星绮演剧学校停办了。根据玄哲的话来推测,星绮演剧学校至少可能有一两个月左右的活动。
结语 玄哲从上海回国后,在《开辟》上陆续发表戏剧理论、翻译剧本和创作。《开辟》创刊号上刊载他的翻译剧本《隔夜(五幕)》,这个底本是大正四年艺术座所演的剧本《其前夜》,原作者是屠格涅夫。《隔夜》从创刊号到八号、十号连载。《开辟》十一号玄哲翻译的《哈姆雷特》登场了。十三号至十五号,十七号至十九号,二十一号至二十三号连载。《开辟》十九号至二十号连载他创作的独幕戏剧《犬》。他在朝鲜第一次翻译莎士比亚戏剧。 玄哲主持的朝鲜俳优学校毕业照 以玄哲的经历来说,他有日本留学经验,开拓朝鲜早期新剧运动。之后,他还投身电影圈,晚年担任首尔市文化方面的官职。这些经历,与在中国推进新剧活动的话剧之父欧阳予倩非常相近。 同一个时期,朝鲜和中国两国的留学生都受到日本新剧的影响,而且一起创办演剧学校,实际上有接触点,这真是令人感兴趣。这是民国时期的中、日、朝戏剧联合的一面,本文涉及这样联合的一部分。 那么,1920年代以后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了?有待今后继续考察和研究。
与欧阳予倩的接触点。 我的最大的疑问就是欧阳予倩为什么在创办星绮演剧学校时招聘玄哲呢? 松浦恒雄指出星绮演剧学校计划按照东京俳优养成所创办。我认为欧阳予倩招聘玄哲,目的是以岛村抱月的艺术座附属演剧学校作为参考。本文已经如上所述,艺术座1915年在中国巡演,那个时候欧阳予倩等做新剧的人有没有机会看他们的戏? 《戏剧》上刊登的《自我演戏以来》 欧阳予倩的《自我演戏以来》里有南通戏剧学校前后的记录。下面看欧阳予倩的回忆: 我辞了新舞台的朋友,先到北京去看学生,看过之后,甄别了一下,先派人送回南通,就着有工夫,我便偕同张氏的心腹人薛秉初,由北京而奉天,而朝鲜,到日本去了一趟。 文化协会和青年会要求我在日本演剧一次戏,在大连明治大学同学会和早稻田同学会的人们都来这些花园之类捧场,但是这回的演剧却没有什么意义。 从这两个记述看,我们知道欧阳予倩在南通戏剧学校开办以前,去了北京、朝鲜、日本。在大连有明治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的同学会。玄哲也去明治大学留学,同学当中,不知谁认识玄哲这个朝鲜学生。欧阳予倩1919年写的《归客闲谈(摘录)》上介绍朝鲜京城的剧场光武台,这是朝鲜访问的回忆。 玄哲与欧阳予倩到底是在哪儿认识的?回答这个疑问,是在朝鲜出版的杂志《开辟》第三号(1920年)上发表的玄哲的文章。玄哲写了《西湖水畔的哀话——绿衣红裳的美人、秀才赵源的恋爱》这篇文章。文章里他提及欧阳予倩。玄哲叫他“欧阳予倩兄”,互通书信。欧阳寄给玄哲贺年信,报告在湖南省公园建立伶工学舍,玄哲说这是继承以前企图星绮演剧学校的志愿。 还提到他跟欧阳予倩认识的时间,那是三年以前欧阳予倩在上海笑舞台的时候。玄哲三年前在上海见到欧阳予倩,那时他负担比较重。在东京,戏剧学校毕业后回到朝鲜,但朝鲜原先的戏剧不发达,玄哲忧虑全部都要新创造。为了新创造戏剧,应该参考自古以来文物交通发达的中国戏剧,所以玄哲留在中国。在上海语言不方便、没有认识的人,吃了大苦头,幸亏见到欧阳予倩,承蒙欧阳予倩的厚意,可以进行研究。志愿一致、爱好也一致的欧阳予倩终于作为新剧演出的方略开办星绮演剧学校了。可是,玄哲回国后,听说学校停办了。如果那时玄哲留在学校,好像学校也继续下去。玄哲怀念欧阳予倩说的有关戏剧的话、对于戏剧的抱负、剧本材料的故事,等等。《西湖水畔的哀话》是玄哲根据从欧阳予倩那里听到的故事编剧的。 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玄哲在上海时,用什么语言沟通,玄哲与欧阳予倩他们的共通话一定是日语。玄哲1915年或者1916年前半年回朝鲜去,然后到上海来,在上海碰到欧阳予倩,一起开办星绮演剧学校。不知玄哲什么时候回国,但他回国后星绮演剧学校停办了。根据玄哲的话来推测,星绮演剧学校至少可能有一两个月左右的活动。
结语 玄哲从上海回国后,在《开辟》上陆续发表戏剧理论、翻译剧本和创作。《开辟》创刊号上刊载他的翻译剧本《隔夜(五幕)》,这个底本是大正四年艺术座所演的剧本《其前夜》,原作者是屠格涅夫。《隔夜》从创刊号到八号、十号连载。《开辟》十一号玄哲翻译的《哈姆雷特》登场了。十三号至十五号,十七号至十九号,二十一号至二十三号连载。《开辟》十九号至二十号连载他创作的独幕戏剧《犬》。他在朝鲜第一次翻译莎士比亚戏剧。 玄哲主持的朝鲜俳优学校毕业照 以玄哲的经历来说,他有日本留学经验,开拓朝鲜早期新剧运动。之后,他还投身电影圈,晚年担任首尔市文化方面的官职。这些经历,与在中国推进新剧活动的话剧之父欧阳予倩非常相近。 同一个时期,朝鲜和中国两国的留学生都受到日本新剧的影响,而且一起创办演剧学校,实际上有接触点,这真是令人感兴趣。这是民国时期的中、日、朝戏剧联合的一面,本文涉及这样联合的一部分。 那么,1920年代以后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了?有待今后继续考察和研究。 ——本文原载于汤逸佩主编《新潮演剧与话剧的发展》,转载已获作者授权。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64041874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