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6 来源:南杰文化 编辑:晓秋
杜高(1930-2023.11.15),湖南长沙人,出生于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幼年时加入进步儿童文艺团体,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并学习写作。少年时即有习作发表。1949年后,发表剧本、文艺评论、通讯报告、散文随笔等多种体裁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5年后,连续遭受运动打击,半生坎坷。1979年,错案得到改正,重返工作岗位,恢复文艺写作。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总编辑、《中国戏剧》《当代电视》杂志主编、中国文联全委等职。 桂林纪念“西南剧展”四十周年座谈会会场 在桂林举行的西南剧展四十年纪念会上,我非常高兴地见到了几十位在抗日救亡演剧运动中,作出了贡献的老戏剧家。四十年来的战斗经历和风雨岁月,虽然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但是他们依然像当年一样,怀着一颗革命文艺战士年青火热的心,从全国各地又一次来到桂林,这个深印着他们的战斗足迹、留下了他们美好的歌声和舞台形象、充满了难忘的回忆的地方,漓江之畔的这个美丽光荣的城市。 在那个纪念会上,每一位同志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老同志们感慨万千,回想联翩,年轻的同志们也感情激动,思绪汹涌。在这个时刻,我们怎能不深切地怀念西南剧展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敬爱的欧阳老和田老呢,怎能不怀念当时和他们战斗在一起的戏剧家瞿白音,积极支持西南剧展的老一辈著名戏剧家熊佛西,以及当时在桂林的革命文艺家邵荃麟、周钢鸣、孟超和其他许多已经离世的老同志们呢?他们光荣的名字和战斗的业绩,将永载中国革命戏剧的史册。他们所体现的中国革命戏剧的战斗传统,必将使他们和今天年青一代的广大戏剧工作者结成深厚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的纽带是永远 不会割断的。 杜高老 四十年前的西南剧展,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正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它是抗日战争末期中国戏剧工作者的一次壮举。它集合了我国南方八个省近三十个戏剧团队的上千名戏剧工作者,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为期三个多月的展览演出中,上演了近一百三十台剧目,吸引了十多万群众,使整个桂林城沸腾在一片激昂的政治情绪中,沉浸在一片浓厚的艺术气氛里。西南剧展动员之广大、规模之宏伟、声势之威壮,在中国戏剧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充分显示了经过七年民族自卫战争的烽火锻炼,全中国人民誓与民族敌人血战到底,争取民族解放的高昂激扬的政治情绪,同时也鲜明地表现了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文艺思想,已经在全国产生日益深入和广泛的影响,成为把全国戏剧工作者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的伟大思想旗帜和伟大领导力量。西南剧展,实质上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抗日战争大后方的西南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的实践。它标志着中国戏剧艺术在同人民的结合、同民族斗争和时代要求的结合上,进入了一个革命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戏剧艺术,无论在它的思想内容上、艺术表现形式上、舞台演出的艺术水平上新的显著的提高。从剧展的一百多台丰富多采的演出剧目中,可以鲜明的看到,话剧艺术在现实主义和民族化的道路上前进了,它所反映的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它的艺术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都超越了它的前一个时代,各种地方戏曲艺术也开始展现出新的面貌,无论是当时的平剧、湘剧、桂剧所进行的舞台艺术的革新和新编的剧本所反映的新思想、新内容,也都是前一个时代所不可比拟的;其他戏剧形式也有了重大的新发展,如儿童戏、傀儡戏以及魔术表演等等也都增强了对群众的艺术吸引力和社会教育作用。这些都反映了中国戏剧艺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提高和进步。 四十年前的西南剧展留给了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回想一下当年国土沦丧、民生艰难的历史情景,再看看当时千千万万爱国的戏剧工作者所表现的艰苦卓绝,团结友爱、“甘与吾民共死生”的崇高精神,那么我认为继承中国革命戏剧的战斗传统,发扬中国戏剧工作者为人民服务和爱国 主义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纪念西南剧展的现实意义。 年轻时候的杜高 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动人,多么的令人难忘啊!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演剧队的同志们穿着一套灰布军服,赤脚布鞋,挤睡在铺着稻草的地铺上和门板上;我还记得新中国剧社的同志们演完日场,大家在舞台上啃着大饼,接着又拉开晚场的大幕。在那样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同志们是那样紧张地工作着,没有一个人争名争利,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为了抗日救亡,戏剧工作者宣传、奔走、呼号、演唱,把自己的全身心献给了戏剧事业,献给了祖国。这里有多少动人的事迹啊!正如瞿白音同志在《会歌》里写的:“忍着饥,耐着寒,备历创伤;流过汗,流过血,还有死亡!为的是:团结奋起;为的是自由解放!八年的时光,我们看见了胜利的光芒。” 2008年9月22日,杜高与董健在石家庄英烈纪念园田汉、安娥塑像揭幕式上 西南剧展的当年,象我这样的十二、三岁的儿童少年,就亲身受到了它的战斗精神和进步思想的哺育,受到了进步戏剧健康的艺术情趣的熏陶,也从年长者的身上学到了应该怎样以戏剧作武器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 西南剧展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我相信,全国戏剧工作者定将继承和发扬我国革命戏剧的战斗传统,在党中央的正确文艺路线指引下,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更大的新贡献! 1984年4月
上一篇:方维斌:忆田汉在四维儿童剧团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 联系电话:010-64041874 邮箱:tianhan_foundation@126.com
版权所有 田汉基金会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C)2013-2019 京ICP备17032664号